行业资讯

如何评估5G视频外呼系统的通话质量和稳定性?

小编 发布时间:2025-08-25

5G视频外呼系统凭借“面对面”沟通的优势,在各行各业的服务场景中逐渐普及——金融机构用它远程完成客户身份核验,政务部门靠它实现业务“线上办”,家电企业通过它为客户提供可视化售后指导。而通话质量和稳定性是这套系统的“根基”:若通话时画面模糊、声音卡顿,不仅会拖慢服务进度,还会让客户对企业专业度产生质疑;若系统频繁中断,更可能导致业务流程半途而废,造成客户流失。


一、通话质量的评估:聚焦“视听体验”与“交互流畅度”

通话质量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沟通体验,评估时需围绕视频清晰度、音频流畅度、交互响应速度等核心维度,通过具体指标和直观感受双重判断。

1.核心评估指标及量化标准

视频指标:最关键的是分辨率、帧率和卡顿率。分辨率需结合实际场景判断,基础服务场景(如简单售后指导)中,720P(1280×720像素)能满足需求,若涉及细节展示(如金融凭证核验),则需1080P(1920×1080像素)——可通过截图后在电脑上查看像素值验证。帧率需稳定在25-30帧/秒,低于20帧/秒时会出现画面“卡顿感”,可借助系统自带的“帧率监测工具”或第三方软件(如Potplayer)实时查看。卡顿率指通话中画面停滞的时长占比,优质系统的卡顿率应≤1%,即10分钟通话中卡顿累计不超过6秒,可通过录制通话视频后逐段统计得出。

音频指标:重点关注音量、清晰度和延迟。音量需保持在-20dB至-10dB(分贝)之间(可通过音频分析软件测量),过低需反复询问,过高则可能产生杂音。清晰度需无“电流声”“回音”“爆音”等干扰,可让座席与测试人员模拟日常对话,记录异常声音出现的频率。音频延迟(从说话到对方听到的时间)应≤200毫秒,超过300毫秒会出现“对话抢话”现象,可通过“拍手测试”简单判断:一方拍手时,另一方记录从看到动作到听到声音的间隔,多次测试取平均值。

同步性指标:即音视频是否同步,若画面中人物说话时嘴唇动作与声音不同步,会严重影响体验。正常情况下,音视频延迟应≤100毫秒,可通过观察“说话口型与声音的匹配度”直观判断,也可借助专业工具(如FFmpeg)分析视频文件中音频轨与视频轨的时间差。

2.场景化体验评估

除量化指标外,需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进行“真人体验测试”。例如,金融远程开户场景中,测试人员需模拟客户手持身份证展示,观察系统能否清晰呈现身份证上的文字(如住址、证件号),放大功能是否流畅(放大后是否模糊);家电售后场景中,让测试人员手持零件展示细节,判断座席能否通过视频准确指导安装步骤。同时,需测试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体验:在5G满格信号(下载速率≥100Mbps)、5G弱信号(下载速率10-30Mbps)、4G网络(下载速率5-20Mbps)下分别进行通话,记录视频、音频指标的变化——优质系统应能在弱信号下自动调整分辨率(如从1080P降至720P),保障基本通话不中断。


二、系统稳定性的评估:关注“持续运行能力”与“故障应对”

稳定性评估需聚焦系统在长期运行、高负载、突发状况下的表现,判断其是否能持续可靠地支撑业务,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服务中断。

1.关键评估维度及测试方法

长期运行稳定性:需测试系统连续运行时的表现。可搭建测试环境,让10-20个座席终端同时接入系统,模拟日常通话(每个座席每天拨打10-20通视频电话,每通5-10分钟),连续运行72小时。期间记录系统是否出现“自动退出”“终端掉线”“通话记录丢失”等问题,统计故障发生次数——稳定系统应能实现“零故障”或仅出现1次轻微故障(如单个终端短暂掉线,重新连接后恢复正常)。同时,监测服务器资源占用情况(如CPU使用率、内存占用率),正常情况下应≤70%,若持续超过80%,可能因资源不足导致后续运行卡顿。

高负载稳定性:针对业务高峰期(如电商大促后的售后咨询),测试系统在多用户同时接入时的表现。按企业最大座席数的1.2倍配置测试终端(如企业有50个座席,用60个终端测试),让所有终端同时发起视频通话,持续30分钟。重点观察:是否有终端无法接入(提示“系统繁忙”)、通话中是否出现大面积卡顿/中断(超过5%终端出现问题则视为不稳定)、系统响应速度是否变慢(如点击“挂断”后是否延迟超过2秒)。优质系统在高负载下应能保持95%以上的终端正常通话。

异常场景稳定性:模拟突发状况下系统的应对能力。例如,测试中突然断开部分终端的5G网络(切换至飞行模式),观察系统是否能快速提示“网络异常”,并保存已通话的记录;人为关闭服务器的部分进程(模拟服务器故障),查看系统是否能自动切换至备用服务器(若有集群部署),切换时间应≤30秒;测试中让座席频繁操作功能(如切换摄像头、开启屏幕共享、放大画面),记录系统是否出现“功能无响应”。稳定的系统在异常场景下应能“故障可提示、数据不丢失、快速可恢复”。

2.故障恢复能力评估

稳定性不仅体现在“少出故障”,更体现在“出故障后能快速恢复”。需测试系统的故障恢复时间:当出现终端掉线时,从重新发起连接到通话恢复正常的时间应≤10秒;当服务器出现轻微故障时,系统自动重启相关服务的时间应≤1分钟;若发生严重故障(如服务器宕机),借助备用设备恢复系统运行的时间应≤30分钟(需提前制定应急方案并按方案测试)。同时,查看系统是否有“故障自动报警”功能——当出现网络波动、服务器负载过高时,是否能通过短信、邮件等方式通知运维人员,以便及时干预。


三、综合评估的实用工具与流程

1.常用评估工具

专业监测工具:视频指标可使用“VideoQualityAnalyzer”(视频质量分析仪),能自动检测分辨率、帧率、卡顿率并生成报告;音频指标可用“AudioAnalyzer”(音频分析仪),精准测量音量、延迟和杂音分贝;网络状态可通过“Speedtest”或运营商提供的“5G网络监测APP”查看实时速率和信号强度。

系统自带工具:多数5G视频外呼系统会内置“通话质量日志”功能,可记录每通电话的视频帧率、音频延迟、网络抖动等数据,方便事后统计分析;部分系统还支持“实时监测面板”,运维人员可在后台查看所有终端的连接状态、服务器资源占用等信息。

人工体验记录表:设计标准化的“体验评分表”,让测试人员从“视频清晰度(1-5分)”“音频流畅度(1-5分)”“操作便捷性(1-5分)”“整体满意度(1-5分)”等维度打分,结合量化指标综合判断——若平均分≥4分,说明通话质量符合需求。

2.完整评估流程

建议按“准备-测试-分析-优化”四步开展:第一步,明确评估场景和指标(如金融场景需重点测试1080P分辨率下的清晰度,售后场景需测试弱网下的稳定性);第二步,搭建测试环境(准备对应数量的终端、模拟真实网络条件),按“先单终端测试(测基础指标)、后多终端测试(测高负载)、再异常场景测试(测故障应对)”的顺序进行;第三步,收集数据(工具监测指标+人工体验评分),分析存在的问题(如“弱网下卡顿率达5%”“高负载时3个终端无法接入”);第四步,将问题反馈给系统厂商,针对性优化(如调整系统的网络自适应策略、升级服务器配置),优化后再次测试,直至指标达标。


评估5G视频外呼系统的通话质量和稳定性,不能仅看“参数是否达标”,更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场景——金融场景对视频清晰度的要求远高于普通售后场景,高并发的政务服务对系统稳定性的需求也更严苛。因此,需先明确自身业务的核心需求(如“是否需展示细节”“高峰期有多少座席同时在线”),再针对性设定评估指标和测试方法。

同时,评估不是“一次性工作”,需在系统上线后进行长期监测:定期抽取通话记录分析质量指标(如每周统计卡顿率),跟踪业务高峰期的系统运行状态,记录故障发生的频率和原因。只有持续评估、不断优化,才能让5G视频外呼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的通话质量和稳定性,真正发挥“可视化沟通”的优势,为企业提升服务效率、增强客户粘性提供可靠支撑。


咨询热线:400-888-7686

用 AI 员工提升品牌 30%复购增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