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400-888-7686
用 AI 员工提升品牌 30%复购增长
小编 发布时间:2025-09-26
在5G技术从“网络建设”向“应用深耕”转型的关键阶段,5G新通话作为重构通信体验的核心载体,正打破传统语音通话的功能边界。不同于依赖流量的互联网通话,5G新通话基于IMS网络架构,融合VoNR超低时延技术与AI算力,实现了高清音视频、实时交互、智能服务等创新能力,且不占用用户手机流量,成为运营商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。目前,国内主流运营商已纷纷布局5G新通话服务,形成以中国移动为引领、多运营商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,其服务开通进度与覆盖范围正随网络升级持续扩容。
一、中国移动:全球首发核心技术,服务覆盖全国主要区域
作为国内5G建设与应用的领军者,中国移动早在2023年便启动5G新通话服务试点,2025年更是实现关键技术商用突破,成为目前服务覆盖最广、功能最成熟的运营商。
(一)服务开通进程:从试点到全国商用的快速演进
试点阶段(2023年):在首批40个5G重点城市启动服务试点,涵盖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一线城市及武汉、成都、杭州等新一线城市,率先推出“一键视频”“通话字幕”等基础增强功能,验证技术可行性与用户接受度。
规模推广阶段(2024年):将服务范围扩展至全国300余个地级市,同步上线AI通话、智能翻译等进阶功能,截至2025年4月,新通话智能应用订购用户已突破4000万户,形成规模化服务能力。
核心技术商用(2025年5月):全球首发5G新通话DC(DataChannel,数据通道)应用,实现从“语音交互”到“触屏交互”的跨越,该技术于6月面向全国适配终端推广,标志着其服务进入全功能商用阶段。
(二)覆盖范围:从核心城市到县域市场的梯度渗透
核心覆盖区: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4个一线城市实现“全域无缝覆盖”,包括城区、近郊及重点乡镇,VoNR视频通话时延控制在毫秒级,超清画质传输稳定性达99.9%。
重点覆盖区:全国31个省会城市、计划单列市及经济发达地级市(如苏州、温州、厦门等)完成核心城区覆盖,乡镇区域覆盖率超过85%,可提供完整的AI通话、同声传译等智能服务。
基础覆盖区:县域市场及偏远地区已实现基础音视频通话功能覆盖,智能应用正随网络升级逐步落地,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国县域市场智能功能全覆盖。
(三)终端适配:主流品牌全面支持,零门槛使用
已协同vivo、OPPO、荣耀、小米、三星、华为等头部手机厂商完成DC应用与智能功能的深度适配,用户无需更换手机号,仅需使用支持5G新通话的终端,通过原生拨号盘即可触发服务,无需下载额外APP,真正实现“零门槛使用”。
二、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:协同推进,聚焦重点区域与行业场景
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依托网络共建共享优势,同步推进5G新通话服务部署,目前虽未实现全国全域覆盖,但在重点城市与行业场景中已形成规模化应用能力。
(一)服务开通现状:聚焦核心城市,功能逐步上线
中国联通:与中国移动共享首批40个5G城市名单,目前已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天津、重庆、南京等36个重点城市开通基础服务,提供高清音视频通话、通话字幕等功能,AI智能应用正处于试点阶段,计划2025年底完成全国地级市覆盖。
中国电信:首批在17个城市启动规模测试与应用示范,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杭州等核心城市,以及鹰潭、琼海等特色试点城市,目前已实现核心城区的高清通话覆盖,智能翻译、AI速记等功能在政企市场先行落地,个人市场服务将于2026年初全面上线。
(二)覆盖范围:政企先行,民生市场梯度推进
政企专属覆盖:在金融、医疗、政务等重点行业客户集中区域实现优先覆盖,例如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区、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区域,提供“视频插播”“智能客服”等定制化服务,支撑企业远程办公与客户服务升级。
民生重点覆盖:一线城市核心城区已实现基础功能全覆盖,例如北京五环内、上海外环内可稳定使用高清视频通话,时延低于100ms;新一线城市正加速核心区覆盖,预计2025年底完成城区全覆盖。
网络支撑:依托与中国移动共建的5G网络,在覆盖重叠区域可实现跨运营商5G新通话互通,保障用户跨网使用体验。
(三)特色优势:行业定制与生态协同
中国联通:联合互联网企业打造“通话+服务”生态,例如在旅游城市推出“通话即预订”功能,用户通话中可接收景点门票、酒店预订等服务卡片,目前已在三亚、丽江等旅游城市试点。
中国电信:聚焦智慧医疗场景,推出“通话+诊疗”服务,在武汉、成都等医疗资源集中城市,患者可通过5G新通话与医生进行高清视频问诊,同步传输病历资料,实现远程诊疗闭环。
三、中国广电:起步阶段,依托合作探索差异化路径
作为新晋运营商,中国广电依托700MHz黄金频段优势,正稳步推进5G新通话服务布局,目前处于技术验证与试点部署阶段。
(一)服务进展:技术储备完成,试点即将启动
已完成基于700MHz频段的VoNR技术验证,实现高清音视频通话的稳定传输,目前正与中国移动协商网络资源共享细节,计划2025年底在广东、江苏、湖南等首批5G试点省份启动服务测试,2026年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。
(二)覆盖规划:依托低频优势,主攻广域覆盖
凭借700MHz频段“覆盖广、穿透力强”的特性,中国广电计划优先实现县域及农村地区的基础覆盖,弥补现有运营商在偏远区域的服务短板,未来将形成“农村广域覆盖+城市深度覆盖”的差异化格局。
四、5G新通话核心能力与应用场景:技术价值的落地体现
各运营商虽推进节奏不同,但均以“AI+通信”为核心构建服务能力,在个人、家庭、政企市场形成多元化应用场景,这也是其覆盖范围持续扩容的核心动力。
(一)核心技术支撑:重构通话体验的底层逻辑
VoNR超低时延:相比传统4G通话,VoNR技术将视频通话时延降至毫秒级,语音通话实现秒级响应,解决了传统视频通话“卡顿、延迟”的痛点。
EVS超清画质:采用高效语音压缩算法,以较低码率实现高清语音与视频传输,视频分辨率可达1080P,语音清晰度提升40%以上。
DC数据通道:作为中国移动全球首发的核心技术,DC通道实现通话过程中的数据与语音并行传输,用户无需挂断电话即可完成酒店预订、工单提交等操作,形成“通话即服务”闭环。
(二)典型应用场景:从个人生活到行业服务
个人市场:AI速记可实时转写通话内容并生成摘要,累计订购用户已达240万;同声传译功能实现中英文实时互译,曾为天津达沃斯论坛提供国际通讯支持;AI来电守护通过智能识别诈骗风险,为用户财产安全筑起防线。
家庭市场:基于IMSDataChannel技术,可通过5G新通话与智能家居终端交互,实现远程控制家电、查看家庭监控等功能,打造“通话+家居”智慧生活场景。
政企市场:智能客服通过AI语音机器人处理重复性咨询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;视频插播功能支持政务部门在通话中推送办事指南,提升服务效率。
从当前格局来看,中国移动已形成“技术领先+全国覆盖+规模用户”的绝对优势,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紧随其后,在重点区域与行业场景实现突破,中国广电则依托频段优势谋划差异化布局,国内5G新通话服务正从“点状试点”向“全域覆盖”加速推进。
这种梯度发展格局既符合运营商的资源禀赋差异,也为用户提供了多元化选择。随着技术的持续成熟与终端适配的全面完成,5G新通话将逐步替代传统语音服务,成为5G时代的基础通信入口。未来,随着AI大模型与算力网络的深度融合,其还将实现情感识别、数字人交互等更高级功能,在远程医疗、智慧教育、应急指挥等领域发挥更大价值。对于用户而言,无需更换号码、不增流量成本的使用体验,将加速这项技术的普及;对于运营商而言,5G新通话不仅是网络能力的展示窗口,更是构建“通信+服务”生态的核心抓手,推动通信业务从“管道服务”向“价值服务”转型。在产业各方的协同推进下,5G新通话有望在2026年实现全国城乡全覆盖,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通信基础设施。
更多文章
5G网络如何提升视频外呼的清晰度和稳定性?
5G新通话支持哪些创新交互功能?如实时翻译或AR特效?
数字人电话的实时翻译功能支持哪些语言?翻译质量如何?
普通手机如何才能使用5G新通话功能?需要特殊配置吗?
5G视频电话对手机硬件有什么特殊要求?
AI视频电话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如何影响会议效率?
智能语音机器人软件主要有哪些功能?适用于哪些行业场景?
使用AI电销机器人软件需要准备哪些基础数据和资料?
AI电销机器人软件一天能拨打多少电话?效率有多高?
企业使用AI视频电话能带来哪些效率提升?
用 AI 员工提升品牌 30%复购增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