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400-888-7686
用 AI 员工提升品牌 30%复购增长
小编 发布时间:2025-09-15
5G新通话作为5G网络演进的核心应用之一,打破了传统语音通话“仅能听声”的局限,通过“音视频融合、交互增强、多场景适配”重构了通信体验,支持高清视频通话、屏幕共享、实时协作等创新功能。这一技术升级不仅依赖运营商的网络部署,更对终端设备的硬件核心(手机芯片)与软件基础(系统版本)提出了远超传统通话的严苛要求。当前,许多用户对“现有手机能否支持5G新通话”“升级需满足哪些条件”存在认知模糊,部分设备因芯片性能不足或系统版本老旧,无法适配新功能。
一、5G新通话的核心技术特性:需求驱动的硬件与软件升级
5G新通话基于5GSA(独立组网)网络,融合了IMS(IP多媒体子系统)、AI降噪、编解码等多项技术,其核心特性直接决定了终端设备的适配门槛,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:
音视频传输特性:采用超高清编解码标准(如H.265/HEVC、AV1),支持1080P高清视频通话(部分场景支持4K),要求传输速率≥5Mbps,端到端时延≤150ms;
网络承载特性:依赖5GSA网络的QoS(服务质量)保障,需支持5GQoSFlow(服务流)机制,确保音视频流优先传输,同时兼容4GIMS网络的回落能力;
交互功能特性:集成屏幕共享、文件传输、实时批注等交互功能,要求终端具备多任务处理、硬件资源动态调度能力,以及与运营商服务平台的协议适配。
这些特性对手机芯片的通信处理、算力支撑,以及系统的协议集成、功能优化提出了针对性要求,缺一不可。
二、5G新通话对手机芯片的具体要求:通信与算力的双重门槛
手机芯片作为终端的“中枢神经”,需同时满足5G新通话的“通信连接稳定性”与“音视频处理高效性”,核心要求集中在基带芯片、应用处理器(AP)与辅助硬件模块三个层面。
(一)基带芯片:通信连接的核心支撑
基带芯片直接决定手机的网络接入与信号处理能力,是5G新通话的基础保障,具体要求如下:
5GSA网络兼容性:
必须支持5GSA独立组网模式,且兼容3GPPR15及以上协议版本(R15是5GSA商用的基础版本,R16增强了QoS与低时延特性);
需支持5GNR全频段覆盖,尤其是运营商部署5G新通话的主力频段(如国内的n1、n3、n28、n41、n78频段),确保不同区域的信号接入稳定性。
IMS协议栈与VoNR支持:
内置完整的IMS协议栈,支持VoNR(5G语音通话)与ViNR(5G视频通话),能够实现“语音/视频通话的5G网络原生承载”,避免依赖4G回落导致的时延增加;
需支持SRVCC(单一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)功能,确保在5G信号弱区域可平滑切换至4GIMS网络,保障通话不中断。
QoS与带宽调度能力:
支持5GQoSFlow机制,能够为5G新通话分配专用的QoS等级标识(QCI1用于语音,QCI2用于视频),确保音视频流的传输优先级高于普通数据;
单用户下行带宽调度能力≥100Mbps,上行带宽≥50Mbps,满足1080P高清视频通话的带宽需求(1080P视频通话单路带宽约5-10Mbps)。
(二)应用处理器(AP):音视频处理与算力保障
应用处理器负责音视频编解码、多任务处理等核心计算任务,其性能直接影响5G新通话的画质、流畅度与交互响应速度,具体要求如下:
超高清编解码能力:
必须支持H.265/HEVC与AV1视频编解码标准,其中AV1标准的压缩效率比H.265高20%以上,能在相同带宽下实现更高画质;
视频编码能力需达到1080P@60fps(帧率),解码能力需支持4K@60fps(部分高端机型要求8K@30fps),确保高清视频通话无卡顿、无掉帧。
AI算力与降噪处理:
集成独立NPU(神经网络处理单元),AI算力≥1TOPS(万亿次/秒),用于实时AI降噪(抑制背景噪音、回声)、人像美颜、背景虚化等功能;
需支持多麦克风阵列的音频信号处理,通过波束成形技术增强人声采集,提升嘈杂环境下的通话清晰度(如地铁、商场场景)。
多任务并发处理能力:
CPU需采用4核及以上架构(如2大核+2中核+4小核的八核设计),大核主频≥2.0GHz,确保同时运行“视频通话、屏幕共享、文件传输”等多任务时不卡顿;
内存控制器需支持LPDDR5及以上内存规格,内存带宽≥30GB/s,保障音视频数据的高速读写。
(三)辅助硬件模块:功能落地的补充支撑
除核心芯片外,摄像头、麦克风、网络天线等辅助硬件需与芯片协同工作,满足5G新通话的交互与体验需求:
摄像头模块:
前置摄像头分辨率≥800万像素(推荐1600万像素及以上),支持1080P@30fps视频采集,具备自动对焦与低光拍摄能力(如支持ISO6400及以上),确保弱光环境下视频画质清晰;
音频模块:
配备至少2个麦克风(主麦克风+降噪麦克风),支持双麦降噪;部分高端机型需配备4麦克风阵列,支持3D空间音频采集,提升通话的沉浸感;
天线与射频模块:
采用MIMO(多输入多输出)天线技术,至少支持2×2MIMO,提升5G信号接收能力;射频前端需支持载波聚合(CA),增强带宽聚合与信号稳定性。
(四)主流适配芯片型号参考
目前已通过运营商5G新通话认证的芯片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型号,具体分为高通、联发科、海思三大阵营:
高通阵营:骁龙865及以上型号(如骁龙865、870、888、8Gen1/2/3)、骁龙778G及以上型号(如骁龙778G、782G、7+Gen2);
联发科阵营:天玑8200及以上型号(如天玑8200、9000、9200、9300)、天玑7200及以上型号;
海思阵营:麒麟9000系列(如麒麟9000、9000E)、麒麟830及以上型号(需适配最新5G基带)。
中低端芯片(如骁龙6系、天玑6系早期型号)因基带不支持5GSA或算力不足,通常无法适配5G新通话的高清视频与交互功能。
三、5G新通话对手机系统版本的具体要求:协议与功能的软件适配
手机系统(操作系统)是连接硬件芯片与用户应用的桥梁,需通过协议集成、功能优化、接口开放等方式,实现5G新通话的完整落地,具体要求如下:
(一)系统底层:协议与网络适配
5GSA与IMS协议集成:
操作系统内核(如Android的Linux内核)需集成3GPPR15及以上协议栈,支持5GSA网络的注册、附着与会话管理;
需内置IMS核心服务模块,支持VoNR/ViNR呼叫的建立、切换与释放,且能与运营商的IMS核心网实现协议互通(如支持SIP协议、Diameter协议)。
QoS与网络资源调度:
系统需支持根据通话类型动态分配网络资源,当发起5G新通话时,自动为音视频流分配最高优先级QoS,限制后台应用占用带宽;
具备“网络状态感知”能力,当5G信号强度低于阈值(如RSRP≤-110dBm)时,自动触发4GIMS回落,确保通话连续性。
(二)功能层:交互与体验优化
基础通话功能集成:
系统拨号界面需新增“视频通话”快捷入口,支持“语音通话→视频通话”的实时切换(切换时延≤500ms);
内置高清音视频处理引擎,支持AI降噪、背景虚化、美颜等功能的一键开启/关闭,且效果可实时预览。
交互功能模块开发:
需集成屏幕共享模块,支持“全屏幕共享”“应用窗口共享”两种模式,共享时延≤100ms,且能屏蔽隐私窗口(如密码输入界面);
支持实时文件传输(单次传输容量≤1GB)、屏幕批注(如标注重点内容)等交互功能,文件传输需通过运营商专用通道,确保安全性与速度。
多任务与硬件协同:
系统需支持“视频通话+其他应用”的分屏显示,且在切换应用时不中断通话;
具备硬件资源动态调度能力,当运行5G新通话时,自动提升CPU大核主频、优先分配NPU算力,降低非必要应用的资源占用。
(三)主流系统版本适配要求
不同操作系统的适配门槛存在差异,目前主流的Android与HarmonyOS要求如下:
Android系统:需基于Android11及以上版本,且搭载厂商深度优化的通信模块(如小米的MIUI13及以上、华为的EMUI11及以上、OPPO的ColorOS12及以上);
原因:Android11首次原生支持5GSA网络与IMS增强协议,后续版本进一步优化了音视频处理与多任务调度。
HarmonyOS:需基于HarmonyOS2.0及以上版本,且支持“分布式通信”能力;
优势:HarmonyOS的分布式架构可实现多设备协同(如手机与平板共享通话画面),对5G新通话的交互功能支持更完善。
iOS系统:需基于iOS15及以上版本,且iPhone机型需搭载A14仿生芯片及以上(如iPhone12及后续机型);
适配进展:苹果已与国内运营商合作推进5G新通话适配,目前iPhone14及以上机型升级至iOS16及以上版本后,可支持高清视频通话与屏幕共享功能。
(四)运营商定制化要求
除系统基础版本外,手机还需通过运营商的定制化测试与配置,具体包括:
接入点(APN)配置:需预设运营商的5G新通话专用APN(如“cmims”“ctims”“cuims”),确保通话流量通过专用通道传输;
认证与加密:支持运营商的SIM卡鉴权(如AKA鉴权)与通话加密(如SRTP加密),保障通话内容安全;
功能兼容性测试:需通过运营商的IOT(互联互通)测试,确保与其他品牌终端、运营商网络的兼容性(如跨品牌设备间的屏幕共享正常)。
四、老旧设备升级适配的可行性分析:硬件是核心瓶颈
许多用户关心“现有老旧手机能否通过系统升级支持5G新通话”,答案需结合硬件芯片与系统版本综合判断,主要分为三种情况:
可直接支持:芯片符合要求(如骁龙870、天玑9000),且系统版本已升级至Android11/HarmonyOS2.0及以上,仅需通过运营商推送的OTA更新,配置专用APN与功能模块即可启用5G新通话;
部分支持:芯片支持5GSA但算力有限(如骁龙778G),系统升级后可支持720P高清视频通话,但无法支持4K画质与屏幕共享等算力密集型功能;
无法支持:芯片不支持5GSA(如仅支持5GNSA的骁龙765G、天玑800U)或系统版本低于Android11,因硬件瓶颈与协议缺失,即使强制升级系统也无法适配5G新通话核心功能。
例如,搭载骁龙865的小米10系列,升级至MIUI14后可完整支持5G新通话的高清视频与交互功能;而搭载骁龙765G的OPPOReno3Pro,因基带仅支持5GNSA,无法适配5G新通话。
5G新通话对手机芯片与系统版本的要求,本质是“5GSA网络特性+音视频交互需求”驱动的技术适配——芯片层面需具备“5GSA通信能力、超高清编解码算力、多硬件协同支撑”,系统层面需实现“协议集成、功能优化、运营商适配”。两者相辅相成,硬件芯片是基础保障,软件系统是功能落地的关键,缺一不可。
随着5G新通话的普及,运营商与终端厂商将进一步降低适配门槛,未来中低端芯片(如骁龙7系新机型、天玑7系新机型)可能通过算力优化与协议精简,支持基础高清视频通话功能。对用户而言,若需体验完整的5G新通话功能,需优先选择搭载骁龙8系、天玑9系、麒麟9000系等高端芯片,且系统版本为Android11/HarmonyOS2.0及以上的手机;若仅需基础视频通话,可选择芯片支持5GSA的中端机型。未来,随着3GPPR17/R18协议的落地,5G新通话将支持AR/VR通话、多设备协同等更复杂功能,对终端的芯片算力与系统适配将提出更高要求,推动终端设备向“通信与计算深度融合”升级。
更多文章
传统呼叫中心升级为CRM呼叫中心系统需要考虑哪些技术对接问题?
智能语音机器人软件在客户服务和电话营销中表现如何?
5G新通话支持哪些创新交互功能?如实时翻译或AR特效?
AI电销机器人软件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如何?能听懂方言吗?
制作一个高效的电话营销视频需要包含哪些关键内容和元素?
企业部署AI视频外呼需要准备哪些硬件和网络条件?
5G新通话的资费标准与传统通话有什么不同?运营商如何收费?
电话呼叫系统软件如何实现自动外呼与客户信息管理的高效结合?
云呼叫中心系统平台如何保障通话质量与网络连接的稳定性?
智能呼叫中心系统平台如何实现客户营销和答疑服务?
用 AI 员工提升品牌 30%复购增长